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世界近代史
>
俄国 日本的历史转折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87
更新时间:2023-05-15
纠错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1871年,西方服饰、太阳历法,以及星期天休假日就已经被采用了。1872年11月,一项法令确定西方服饰作为官方礼服,西服于是成为政府官员的规定服饰。1876年又颁布法令,规定双排扣长礼服为正式场合的标准盛装。

1803年时,日本只有550个学校,到了明治维新时期已经有了超过1.1万所学校,用以满足大部分人口的教育需求。1872年,一份国民教育计划要求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三级公共学校网络。

——马里乌斯·B.詹森主编《剑桥日本史(第5卷)19世纪》

材料二 由于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政治上掌握统治大权的多是封建武士出身者,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一批资产阶级化的 “新武士”(士族)活跃在各领域且成为主导力量。至1880年代,中央及地方官吏的74%仍是士族,昭和时代军部法西斯魁首东条英机等也是武士出身。日本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后,很快就对东亚弱小邻国进行领土扩张。正是将自己迅速转化为压迫民族才使得日本迅速崛起。东条英机一上台就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法西斯统治到达了顶点。也正是太平洋战争加速了其军事扩张走向了终结。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了灭亡。

——摘编自朱东来《大国崛起》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治维新改革措施。

(2) 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 综合上述材料,从日本的发展中,我们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俄国 日本的历史转折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 改革措施:学习西方生活方式,重视发展教育。(或 文明开化

(2) 积极影响: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民族危机,迅速崛起。消极影响:保留大量封建军事残余(或大量封建武士保留下来、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走上侵略扩张道路,给东亚弱国乃至世界带来灾难。

(3) 经验: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重视教育。教训:改革要彻底;走和平崛起之路。

【详解】( 1 )根据材料 西服于是成为政府官员的规定服饰、明治维新时期已经有了超过 1.1 万所学校 可知,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有学习西方生活方式,重视发展教育。

2 )根据材料 由于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政治上掌握统治大权的多是封建武士出身者,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日本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后,很快就对东亚弱小邻国进行领土扩张。 可知,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是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民族危机,迅速崛起。消极影响是保留大量封建军事残余(或大量封建武士保留下来、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走上侵略扩张道路,给东亚弱国乃至世界带来灾难。

3 )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缓解了民族危机,走向强国之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由此我们得到的经验是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重视教育。教训是改革要彻底;走和平崛起之路。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1861年改革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1861年改革的定义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沙皇亚力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 1861年改革的知识扩展
①背景:
(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西欧各国。
(2)农奴制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3)农奴暴动威胁沙皇统治
②过程: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③目的:为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④内容: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2)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3)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拿钱赎买到一块份地。
⑤意义:
(1)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3)局限性在于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 1861年改革的特性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1.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旨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扩大市场,巩固沙皇统治;
2.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 1861年改革的知识对比

美国黑奴制的废除同俄国农奴制的废除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时间相同:均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2)结果相同: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两国均在改革后强盛起来,同时,都保留了一定的残余。
2、不同点:
(1)废除方式不同:美国以革命的方式,通过发布总统令废除;俄国则是以改革的方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2)目的不同:美国为了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扩大市场,增加劳动力而废除黑奴制;俄国则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沙皇政权。

◎ 1861年改革的知识点拨
俄国1861年改革历程:
1.背景:
(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西欧各国。
(2)农奴制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3)农奴暴动威胁沙皇统治
2.直接原因: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
3.过程: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4.目的:
为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5.内容: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2)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3)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拿钱赎买到一块份地。
6.意义:
(1)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 1861年改革的知识拓展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是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1853年7月初,俄国出兵8万人占领了在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多瑙河两公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并拒绝了苏丹提出的撤军要求。10月,土耳其政府向俄国宣战。这样,在俄土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终于在多瑙河上开始了,对于双方来说,这是宗教狂信的战争,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实现传统的野心的战争,对于土耳其人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战争”。1854年3月底,英法正式向俄国宣战,1855年初,法国附庸撒丁王国也宣布参加对俄战争,从而使俄土交战发展成了一场俄国和英法为争夺巴尔干和黑海的国际战争。1853年11月30日,俄国海军中将纳希莫夫率领的俄国分舰队,突然袭击在黑海南岸的土耳其其海军基地锡诺普,打败了土耳其分舰队,俄国取得了黑海制海权,激化了同英法的矛盾,1854年1月,英法联合舰队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此后战区,迅速扩大,战争不仅在黑海、巴尔干和高加索进行,而且扩大到波罗的海、白海和远东。俄国在外交上陷于完全孤立,军事上面临优势敌人从各个方面发动的进攻。
克里米亚战争从1854年8月起,联军扭转了兵力分散的态势,集中兵力于克里米亚半岛,从俄国手中夺取黑海制海权,1854年9月中旬,联军出动60多艘战舰,6万多名士兵和3个攻城炮兵团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叶夫帕托里亚登陆。9月20日,双方在阿尔马河畔进行第一次陆战,俄军一败涂地,损失5700多人,退向俄国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9月25日,联军进抵塞瓦斯托波尔,开始了长达11个月的围攻战。9月5日,联军用700门大炮倾泻了15万发炮弹,摧毁了俄军的全部工事。9月8日,法军占领了军港区和市区制高点马拉霍夫岗,俄军被迫放弃要塞,向北转移,塞瓦斯托波尔陷落,随着塞瓦斯托波尔的陷落。俄国败局已定。俄军虽在高加索战场上取得一些胜利,但再也无力把战争进行下去,1856年3月30日,双方签订《巴黎和约》。战争的结果,俄国从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上跌落下来,战争加深了俄国国内危机,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进行农奴制改革。
◎ 1861年改革的教学目标
1.掌握农奴制改革的领导者、主要内容、影响。
2.了解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分析改革的性质、意义。
3.对比19世纪中期日、俄、中国改革的异同。
◎ 1861年改革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2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俄国 日本的历史转折
难度:
使用次数:144
更新时间:2021-1-1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俄国 日本的历史转折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使用过本题的试卷: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杨芳菁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