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采用主父偃之策,允许并鼓励诸侯王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结果 “ 藩国自析(分解) ” 。与此相关联的措施是
A .建立郡县制 B .修筑道路网 C .实施 “ 推恩令 ” D .推崇儒家学说
《晋书 · 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南方: “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 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北方人民南迁 B .南方条件优越 C .对外交往发达 D .民族交融加强
1863 年,有人在给曾国藩的信中提到西方的大炮、弹药、器械等 “ 实中国所不能及 ” , “ 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 ” 。可见他主张
A .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C .发展近代民用企业 D .改变传统教育方式
1911 年 12 月,在南京的 17 省代表集会,正式投票选举临时大总统,最终当选的是
A .宋教仁 B .黎元洪 C .袁世凯 D .孙中山
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 10 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A .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 .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下图是某博物馆展出的一张木刻版画,它可能创作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建国初期,为发展同邻近的民族独立国家之间关系,消除他们对新中国的疑虑和误解,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 . “ 求同存异 ” 的方针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1956 年,全国手工业工人代表、雕刻家杨士惠在献给毛主席的喜报信中写道: “ 毛主席、共产党指出了合作化的方向,给我们开辟了光明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 这突出表现了
A .获得民族独立的自豪 B .对人民当家作主的骄傲
C .实现公私合营的喜悦 D .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
他们走进戈壁荒滩、深山峡谷,风餐露宿、艰苦创业,隐姓埋名、默默无闻,为祖国 “ 两弹一星 ” 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 他们 ” 中包括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屠呦呦
1992 年 1 月,珠海市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说:改革开放以前,不少人流向香港、澳门,后来珠海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逐步过上了富裕日子,那些珠海人也陆续回来了。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实行包干到户 B .设立经济特区 C .开放沿海城市 D .加入世贸组织
在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 300 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A .金钱赎买 B .武力斗争 C .政治协商 D .制定法律
下图是 1500 年以后世界物种交换示意图,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A .阿拉伯帝国扩张 B .新航路开辟
C .拿破仑对外战争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下图是某位老师备课时制作的一幅教学示意图,可推测他讲的课题是
A .英国 “ 光荣革命 ”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法国大革命 D .巴黎公社
恩格斯指出: “ 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 这一纲领是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拿破仑法典》 D .《共产党宣言》
俄国农奴制改革剥夺了贵族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的强烈抵抗,主要是因为改革给予贵族极大的经济补偿。据此可知,改革的重要目的是
A .赋予农奴人身自由 B .减轻农奴经济负担
C .保护贵族经济利益 D .促进俄国工业发展
下图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的一项成就,与此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A .废藩置县 B .殖产兴业 C .文明开化 D .扩军备战
1870 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 80 万吨,到 1900 年就猛增至 2000 万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棉纺织业的发展 B .蒸汽机的改进
C .电力的广泛应用 D .内燃机的发明
1930 年,一群人步行前往印度西海岸制盐,一路上宣传动员群众抵抗盐税,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此次行动的发起人是
A .查士丁尼 B .章西女王 C .甘地 D .赫鲁晓夫
二战后,马歇尔认为欧洲经济和社会的衰亡将导致政治混乱,这将让共产主义得胜。这表明他主张援助欧洲的真实目的是
A .复苏欧洲经济 B .促进国际贸易 . C .军事对抗苏联 D .遏制共产主义
下图是 1850-2000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示意图(单位: 10 亿公吨),这说明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是
A .霸权主义威胁 B .生态环境恶化 C .贫富分化加剧 D .人口增长过快
考古专家在一处遗址中发现了 4000 多粒距今 7000-5500 年之间的碳化稻米,这是我国首次发现人工优化水稻品种的珍贵实物史料。该遗址位于
A .高邮 B .江都 C .邗江 D .仪征
被称为京剧奠基人的高朗亭,曾作为 “ 三庆班 " 领衔主演进京献艺,为乾隆皇帝祝寿。该史实发生于
A .唐朝 B .北宋 C .明朝 D .清朝
“ 男儿生逢乱世,当挥三尺剑,立不世功,继承古哲先贤之志。大丈夫能马革裹尸,实为无尚光荣。 ” 立此誓言的是
A .郑板桥 B .阮元 C .盛白沙 D .汪曾祺
“ 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 ” ,这表达了朱自清对扬州深沉的爱。其代表作品是
A .《春江花月夜》 B .《皇清经解》 C .《受戒》 D .《我是扬州人》
扬州城里,古运河边,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是
A . 东关街 B . 瘦西湖 C . 邗城 D . 广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材料二 宋杂剧为元朝戏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由于元统治者不重用汉人知识分子,一些不得意的文人、落魄之士,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辉煌的篇章 ——元曲。戏剧的产生必须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城市中,有充足的市民人数和文娱活动的需要,才有可能形成集中的观众群体和以演剧为生的艺人群体。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杂剧的表演特征并列举一个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 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戏剧繁荣的历史条件。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的相互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 张謇与大生纱厂 |
1886年 | 张謇产生了“中国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思想。 |
1895-1899年 | 张謇对清政府允许日本在内地设厂深表忧虑,因此主张:劝工惠商、振兴实业。大生纱厂于1895年开始筹建,到1899年正式投产,并逐渐站稳了脚跟。其间多遇资金和原料问题,经多方筹措、运转,苦心经营得以解决。 |
20世纪20年代初 | 大生集团成为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综合性大企业;张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 |
1922年 | 大生一厂和二厂都出现严重亏损。 |
1925年 | 大生集团由于资不抵债,被迫清资偿债。此后,各企业的经营实权已落入江浙财团代理人之手。 |
——摘编自汪圣云《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895 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及创办初期面临的困难。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20 年代初大生集团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
(3) 据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张謇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庆祝的历史事件,并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 战争与和平 ” 为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并以相关史实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